《西安交大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管晓宏: 为学生铺平道路

   期次:第954期      


管晓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IEEE Fellow, 我国系统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管晓宏十分关注学生的科研与学习,对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并努力进行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管晓宏认为,现行考核制度很少纳入工程实践的考核,导致老师和学生都缺乏工程实践的积极性,专业型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基本趋于一致,没有体现出各自侧重
点。因此,他强调做实践要有相应的机制配合,不同的学生应当有不一样的要求,培养方案和管理当中要体现出相应的差异。
  针对学校科研与社会企业联系不紧密导致毕业生在应用领域缺少竞争力的问题,他一方面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多参与实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包含工程实践;另一方面,他也理性辩证地看待“通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他说,“通才”教育从长远来看对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都是有利的。接受“通才型”教育的学生,综合能力强、知识面广,企业只需要再做一点专门的训练。即使知识翻新,这些学生基础好、适应力强,很快可以学习新的知识,这实际上对企业发展是有用的。
  管晓宏清楚地看到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强和整个教育体系有一定的关系。他推动开展“信息新蕾(ITP)计划”,让学生们从大学二年级就进入到实验室来,在查找资料、界定问题等过程中学会如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甚至包括前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此外,他在音乐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积极组织和鼓励师生参加文艺活动。他认为,即使在科学技术不断细分的今天,艺术和科学依然有着密切的关联,艺术可以启迪和开阔个人的思维模式,这不只是提高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的问题,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部分。
  每每有学生面对各类学习生活问题经不起挫折、拿不定主意时,管晓宏非常忧心。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帮助同学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本身就应当成为我们教育的一部分。
  殷勤耕耘育后人,敦笃传道化春风。管晓宏心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努力践行着立德树人、甘于奉献的师者情怀,正如他在 《迟到了四十年的汇报——寻找庄家玫老师记》 一文中所写:“我也是教师,同庄老师的职业一样,我要向她学习,去铺平我自己学生的人生道路。我愿意同刚刚从教和即将从教的年轻老师们共勉:我们的工作是为很多人的人生铺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电信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416871次访问,全刊已有3415411次访问